【SPSS】差异分析

她笑中藏泪花
2月12日发布

数据表达形式

在进行正态性检验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数据展示方式:

  • 正态分布数据:使用均值(M)和标准差(SD)来呈现,适用于参数检验(如T检验、ANOVA)。
  • 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IQR)来呈现,适用于非参数检验。

然而,在问卷分析中,大多数情况下仍使用参数检验,并通过均值±标准差(M±SD)来呈现数据。

  • 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二分组变量(如性别:男、女)和连续型因变量(如成绩)之间的比较。
  •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于多分类变量(因子)和连续型因变量(如成绩)之间的比较。

变量前置操作

  1. 转化 > 计算变量
  2. 目标变量输入维度名称,数字表达式输入mean(维度下第一题 to 维度下最后一题)

    • 例如(题目名称不用手动输入,直接点击左侧对应标签即可):
      image|450
  3. 对所有维度执行相同操作。

独立样本T检验

操作步骤

  1. 选择分析方法:点击菜单栏的“分析” > “比较均值” > “独立样本T检验”。
  2. 设置变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因变量添加到“检验变量”框中,将分组变量添加到“分组变量”框中。点击“定义组”,输入分组变量的取值(如男=1,女=2),然后点击“继续”。
  3. 选择选项:点击“选项”按钮,勾选“均值和标准差”以及“显著性水平”,以便输出相关统计量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4. 运行分析: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以运行分析。
  5. 绘制表格如下:
    image.png

结果解读

  1. 描述统计:查看每组的均值、标准差和样本量。例如,男生的平均成绩为80,女生为85。
  2. 方差齐性检验:在“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表中,查看“显著性”值。如果“显著性”值大于0.05,表示方差齐性假设成立,看“假定等方差”这一行数据;如果小于0.05,表示方差不齐性,看“不假定等方差”这一行数据。例如,Sig.=0.653 > 0.05,说明方差齐性。
  3. T检验结果:在“T检验”表中,查看“Sig.”值。如果“Sig.”值小于0.05,表示两组均值差异显著;如果大于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例如,Sig.=0.116 > 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4. T:t值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用于衡量样本均值差异与样本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 t值越大,说明两组之间的均值差异越大,相对变异性较小,表示组间差异可能较为显著。
    • t值越小,则表示均值差异较小,可能说明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操作步骤

  1. 选择分析方法:点击菜单栏的“分析” > “比较均值” > “单因素ANOVA”。
  2. 设置变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因变量添加到“因变量列表”框中,将因子添加到“因子”框中。
  3. 选择选项:点击“选项”按钮,勾选“描述”。
  4. 运行分析: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以运行分析。

结果解读

  1. 描述统计:查看每组的均值、标准差和样本量。例如,教学方法A的平均成绩为75,B为80,C为85。
  2. ANOVA结果:在“ANOVA”表中,查看“Sig.”值。如果“Sig.”值小于0.05,表示组间均值差异显著;如果大于0.05,表示差异不显著。例如,Sig.=0.116 > 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3. F值:反映了组间差异与组内差异的比值

补充

如果想进一步分析,可以对有显著差异的变量进行:事后比较——假定等方差中的LSD。

解读:

  1. 均值差异(I - J)

    • 该数值表示两组之间的均值差异。如果为正值,说明第一组(I组)的均值大于第二组(J组);若为负值,则表示第一组(I组)的均值小于第二组(J组)。
  2. 显著性(Sig.)

    • 如果P值<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均值差异显著;
    • 如果P值≥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结果展示:

  • 保留的行:因变量、I、J、I-J、显著性
  • 保留的列:P值<0.05的组别

image.png|500

Word解释

  1. 独立样本T检验
选项TP
绩效期望3.72 ± 0.923.71 ± 0.800.1090.913
努力期望3.77 ± 0.983.89 ± 0.74-1.1480.252
促进因素3.70 ± 0.933.78 ± 0.79-0.7760.438
社会影响3.66 ± 0.893.79 ± 0.75-1.2890.199
感知风险3.70 ± 0.933.83 ± 0.79-1.2360.218
享乐动机3.66 ± 0.943.66 ± 0.80-0.0380.970
价格价值3.57 ± 0.913.36 ± 0.792.0070.046
个体创新3.88 ± 0.893.78 ± 0.750.9300.353
使用意愿3.65 ± 0.903.51 ± 0.821.3730.171

男女在大多数选项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有“价格价值”这一项的均值差异显著(P = 0.046),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价格价值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一发现标明性别在价格敏感度和价值认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分析可能的社会文化因素或心理机制。同时,企业和品牌可以针对不同性别设计更加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活动方案,以提高针对性和市场竞争力。例如,男性和女性可能在价格优惠、促销活动的响应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定制化的价格策略可能有助于提升销售效果。

  1. 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维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硕士博士F值P值
绩效期望3.79±0.873.66±0.853.49±0.823.62±0.933.77±0.584.17±0.880.8730.5
努力期望3.92±0.813.67±1.003.56±0.733.96±0.894.10±0.422.89±1.712.3290.043
促进因素3.90±0.773.61±0.913.16±0.843.65±1.004.08±0.584.11±0.774.280.001
社会影响3.80±0.823.51±0.893.41±0.653.86±0.864.21±0.503.67±0.332.8810.015
感知风险3.79±0.823.66±0.943.48±0.863.91±0.844.13±0.834.11±1.021.5340.18
享乐动机3.81±0.833.47±0.983.32±0.813.66±0.863.77±0.583.67±1.152.1710.058
价格价值3.63±0.863.36±0.913.02±0.633.23±0.773.69±0.743.83±1.043.3980.005
个体创新3.95±0.773.59±0.933.57±0.653.90±0.854.03±0.783.89±1.022.3040.045
使用意愿3.69±0.823.48±0.923.07±0.893.48±0.784.10±0.694.00±1.003.7450.003

在大多数维度中,不同年级和学术阶段的学生表现出显著差异,尤其在努力期望、促进因素、社会影响、价格价值、个体创新和使用意愿等方面,P值均小于0.05,表明这些因素受到年级和学术阶段的显著影响。

然而,绩效期望、感知风险和享乐动机的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因素在不同年级和学术阶段之间的变化较小。

对显著的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事后检验---LSD)所示

维度IJ平均值差值 (I-J)显著性
努力期望博士研究生大学一年级-1.02778*0.041
大学四年级-1.07190*0.039
硕士研究生-1.21368*0.028
促进因素大学三年级大学一年级-0.74104*0
大学二年级-0.44920*0.025
大学四年级-0.48706*0.028
硕士研究生-0.91692*0.001
社会影响大学二年级大学一年级-0.29059*0.025
大学四年级-0.35125*0.046
硕士研究生-0.69363*0.006
大学三年级大学一年级-0.38875*0.029
大学四年级-0.44941*0.037
硕士研究生-0.79179*0.005
价格价值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0.26724*0.045
大学三年级0.60500*0.001
大学四年级0.39706*0.015
大学三年级硕士研究生-0.67231*0.019
个体创新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0.36171*0.005
大学三年级0.37458*0.035
使用意愿大学三年级大学一年级-0.62214*0.001
大学二年级-0.41034*0.042
硕士研究生-1.03590*0
硕士研究生大学二年级0.62555*0.016
大学三年级1.03590*0
大学四年级0.62707*0.023

努力期望:博士研究生与其他年级(大学一年级、大学四年级、硕士研究生)的有差异显著。

促进因素:大学三年级与其他年级(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四年级、硕士研究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尤其是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P=0.001)。

社会影响: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一年级之间的差异显著,P值为0.025;大学三年级与大学一年级、大学四年级、硕士研究生之间的差异也显著,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影响的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价格价值: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之间的差异显著,而大学三年级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表明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学生对价格价值的评价。

个体创新:大学一年级与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同年级之间有所不同。

使用意愿:大学三年级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和大学三年级之间的差异最大,表明硕士研究生对使用意愿的评分远高于大学生。

点击此文本观看本文视频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 0 分享 收藏
评论 抢沙发
OωO
取消